首页> 成语大全> 党同伐异的意思|拼音-党同伐异的解释 成语分类 首字母: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党同伐异 91 阅读 党同伐异的意思、拼音、出处、近义词、反义词。 成语拼音:dǎng tóng fá yì 成语繁体:黨同伐異 成语出处: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党锢传序》:“自武帝以后,崇尚儒学,至有石渠分争之论,,党同伐异,之说,守文之徒,盛于时矣。” 成语解释:党:原同“傥”;指偏袒;现在也指结伙;伐:攻击偏袒或聚集同自己意见相同的人;排斥、攻击跟自己意见不同的人。泛指社会上成帮结派相互斗争。 近义词 :结私营党|诛除异己|,朋比为奸 近义词 :无偏无坦|,公正无私,|,不偏不倚 党同伐异的简拼、翻译、例子、结构、谜语、故事。 成语简拼:DTFY 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: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:贬义成语 成语用法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含贬义,用于书面语。 成语结构:联合成语 成语年代:古代成语 英语翻译:side with copartners against those who disagree 成语例子:读者幸勿比例惴测,谓此事为某人写照,此名为某人化身,致生种种,党同伐异,意见。(清 梁启超《新中国未来记 绪言》) 成语谜语:一党 成语故事:公元前141年,刘彻即位,史称汉武帝。他当政的第二年就下一道诏书,命朝廷大臣和各地诸侯、郡守推贤良文学之士。诏书下达后不久,各地送来了一百多个有才学的读书人。武帝命他们每人写一篇怎样治理国家的文章,其有有个名叫董仲舒的文章写得不错,武帝亲自召见他两次,问了他不少话。董仲舒回话后,又呈上两篇文章,武帝看了都非常满意。 董仲舒的三篇文章,都是论述天和人关系的,所以合称为《天人三策》,又称《举贤良对策》。其中宣扬的理论,叫做“天人感应”。这种理论把封建统治尤其是皇帝的权力神化:谁反对皇帝,谁就是反对“天”,就是大逆不道。 为了贯彻这套理论,董仲舒在《天人三策》中提出了三项建议:一是将诸子百家的学说当作邪说,予以禁上,独尊孔子及其儒家经典,以通过文化上的统制,达到政治上的统一。这就是所谓“罢黜百家;独尊儒术”。二是设立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。三是网罗天下人才,使他们忠心耿耿地为朝廷服务。 董仲舒“罢黜百家;独尊儒术”主张,非常合乎武帝一统天下的心思。他亲政后,就设置了专门传授儒家学说的五经博士,向五十名弟子讲述《诗》《书》《易》《春秋》等五部儒家经典。这些弟子每年考试一次,学通一经的就可以做官,成绩好的可当大官。后来博士弟子人数不断增加,最多时达三千人。 到汉宣帝刘询当政的时候,儒家思想已经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下统思想,儒家学说更是盛行,刘询自己也让五经名儒萧望之来教授太子。但由于当时儒生对五经有不同的理解,所以宣帝决定进行一次讨论。 公元前51年,由萧望之主持,在皇家藏书楼兼讲经处的石渠阁,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讨论。在讨论过程中,儒生们把和自己观点一样的人作为同党,互相纠合起来;而对观点不一样的人,则进行攻击。为此,《后汉书》的作者在评述这一现象时,把它称为“,党同伐异,”,也就是纠合同党攻击异已。 标签:成语大全 党同伐异的相关成语 第1个字是党的成语: 党恶佑奸 党邪陷正 党坚势盛 党恶朋奸 党同伐异 党邪丑正 第2个字是同的成语: 求同存异 感同身受 仁同一视 视同陌路 弃同即异 奸同鬼蜮,行若狐鼠 第3个字是伐的成语: 矜功伐善 双斧伐孤树 上兵伐谋 邪不伐正 吊民伐罪 戕身伐命 第4个字是异的成语: 探奇穷异 逐新趋异 求同存异 日新月异 自厝同异 争奇斗异 上一个成语 > 荡析离居 下一个成语 > 荡检逾闲 大家都在使用的工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