缑氏
中山郡:中国古代称“中山”者有四:①战国时期原为顾国的都城(今河北定县),一度为魏所灭,复国后迁灵寿(今河北平山),周郝王十九年(乙丑,公元前296年)为赵国所灭;秦朝时期归属于巨鹿郡。②西汉汉高祖刘邦初年(乙未,公元前206年)设置中山郡(今河南登封),汉景帝执政时期改称中山国,治所在卢奴(今河北定县),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登封市西南部与河北省正定县之间一带,包括今河北定州、安国、唐县、新乐、无极、满城、完县、望都和保定一带;南北朝时期后燕以为都城;隋朝开皇初年(辛丑,公元581年)废国置郡。③宋朝时期以定州为中山府,治所为安喜(今河北定县)。④宋朝时期的香山县;民国十四年(乙丑,公元1925年)孙中山逝世后,民国政府将其改为中山县,今为广东中山市,孙中山故里在中山市南部的翠亨村。
太原府:亦称太原郡。
陈留郡:秦王嬴政二十六年(庚辰,公元前221年)置陈留县,汉武帝元狩元年(己未,公元前122年)改置陈留郡,治所在陈留(今河南开封)。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东部至民权县、宁陵县、西至开封市、尉氏县、北至延津县、南至杞县一带地区。
,
1.源于姬姓,出自西周时期卿大夫的封地,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。2.源于职业,出自秦汉时期军工蒯缑,属于以职业称谓为氏。3.源于匈奴族,出自汉朝时期匈奴昆邪王外甥缑王,属于汉化改姓为氏。4.源于鲜卑族,出自南北朝时期北魏鲜卑族渴侯氏部落,属于汉化改姓为氏。5.源于塞族,出自唐朝时期大将军尉迟恭之后,属于避难改姓为氏。
今河南省的郑州市封丘县、洛阳市偃师市、安阳市滑县、商丘市西华县、三门峡市、焦作市孟州市,甘肃省的天水市麦积山区、北道区、秦安县、庆阳合水县,山东省的淄博市、齐河县、曹县,山西省的高平市、侯马市,浙江省的宁海县,四川省的三台县、绵阳市北川县、广元市剑阁县、江油县、乐山市,陕西省的西安市北关区、雁塔区、高新区、临潼县、延安市富平县、渭南县、蒲城县,上海市,北京市,宁夏回族自治区,河北省的廊坊市永清县,辽宁省的沈阳市,湖北省的武汉市等地,均有缑氏族人分布。
陈留堂:以望立堂。
,
太原府:亦称太原郡。
陈留郡:秦王嬴政二十六年(庚辰,公元前221年)置陈留县,汉武帝元狩元年(己未,公元前122年)改置陈留郡,治所在陈留(今河南开封)。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东部至民权县、宁陵县、西至开封市、尉氏县、北至延津县、南至杞县一带地区。
,
历史来源
缑(gōu)姓源出1.源于姬姓,出自西周时期卿大夫的封地,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。2.源于职业,出自秦汉时期军工蒯缑,属于以职业称谓为氏。3.源于匈奴族,出自汉朝时期匈奴昆邪王外甥缑王,属于汉化改姓为氏。4.源于鲜卑族,出自南北朝时期北魏鲜卑族渴侯氏部落,属于汉化改姓为氏。5.源于塞族,出自唐朝时期大将军尉迟恭之后,属于避难改姓为氏。
得姓始祖
滑伯(缑侯)、缑王、渴侯氏、尉迟恭。迁徙分布
缑氏是一个源出多民族的古老姓氏,但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,在台湾省也名列第一千零三十位,望族出中山郡(今河南登封)、太原郡、陈留郡。缑姓在大陆和台湾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。根据《通志·氏族略》上的记载,原来是周朝卿士的采邑,后代以缑为氏,是以邑为姓的姓氏。另一支缑姓,是由后魏时的渴侯氏改复姓为单姓缑,亦称缑氏。“缑”本来是河南省境内的一座山谷,又叫做覆釜堆或抚父堆。相传2500多年前,周灵王的太子晋,曾经在这座山上驾鹤成仙。缑地位于河南偃县的南方,春秋时期是滑国的领域,后来改置缑氏邑。时至今日,缑氏山的名称仍然继续保存,山下还有一个缑氏镇,是通往登封县的必经之道。这里便是侯氏家族的发祥之地。今河南省的郑州市封丘县、洛阳市偃师市、安阳市滑县、商丘市西华县、三门峡市、焦作市孟州市,甘肃省的天水市麦积山区、北道区、秦安县、庆阳合水县,山东省的淄博市、齐河县、曹县,山西省的高平市、侯马市,浙江省的宁海县,四川省的三台县、绵阳市北川县、广元市剑阁县、江油县、乐山市,陕西省的西安市北关区、雁塔区、高新区、临潼县、延安市富平县、渭南县、蒲城县,上海市,北京市,宁夏回族自治区,河北省的廊坊市永清县,辽宁省的沈阳市,湖北省的武汉市等地,均有缑氏族人分布。
堂号
中山堂:以望立堂。
太原堂:以望立堂。陈留堂:以望立堂。
,